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為:頭孢曲松鈉。其化學名為:[6R-[6a,7b(Z)]]-3-[[1,2,5,6-四氫-2-甲基-5,6-二氧代-1,2,4-三嗪-3-基]硫代甲基]-7-[[(2-氨基-4-噻唑基)(甲氧亞氨基)乙酰基]氨基]-8-氧代-5-硫雜-1-氮雜雙環[4.2.0]辛-2-烯-2-羧酸,二鈉鹽三倍半水合物。
|
本品為復方制劑,每片含活性成分磺胺甲惡唑0.4g和甲氧芐啶0.08g。
|
用法用量 |
標準劑量:成人及12歲以上兒童:羅氏芬的通常劑量是1~2克,每日一次(每24小時)。
危重病例或由中度敏感菌引起之感染,劑量可增至4克,每日一次。
新生兒、嬰兒及12歲以下兒童:建議以下劑量每日使用一次。
新生兒(14天以下)每日劑量為按體重20~50毫克/千克,不超過50毫克/千克,無需區分早產兒及足月嬰兒。
嬰兒及兒童(15天至12歲)每日劑量按體重20~80毫克/千克。
體重50千克或以
|
1.成人常用量:
(1)治療細菌性感染,一次甲氧芐啶160mg和磺胺甲惡唑800mg,每12小時服用1次。
(2)治療卡氏肺孢子蟲肺炎,一次甲氧芐啶3.75~5mg/kg,磺胺甲惡唑18.75~25mg/kg,每6小時服用1次。
(3)成人預防用藥:初予甲氧芐啶160mg和磺胺甲惡唑800mg,一日2次,繼以相同劑量一日服1次,或一周服3次。
2.小兒常用量:2月以下嬰兒禁用:
(1)治療細菌感染,2個月以上體重40kg以下的嬰幼兒按體重口服一次SMZ20~30mg/kg及TMP4~6mg/kg,每12小時1次;體重40kg的小兒劑量同成人常用量。
(2)治療寄生蟲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按體重一次口服SMZ18.75~25mg/kg及TMP3.75~5mg/kg,每6小時1次。
(3)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療程至少10~14日。
(4)尿路感染的療程7~10日。
(5)細菌性痢疾的療程為5~7日。
(6)兒童急性中耳炎的療程為10日。
(7)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療程為14~21日。
|
藥理作用 |
頭孢曲松通過抑制細胞壁的合成而產生殺菌活性。頭孢曲松在體外對許多革蘭陰性菌及革蘭陽性菌發揮殺菌作用,并對革蘭陽性菌及革蘭陰性菌的大多數b-內酰胺酶(青霉素酶及頭孢菌素酶)具有很高的穩定性,頭孢曲松在體外試驗及臨床感染(見適應癥)中通常對以下致病菌發揮抗菌作用。
吸收以1克單劑量頭孢曲松肌肉注射后2~3小時達最高血藥濃度,大約為81毫升/升。肌肉注射后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與同劑量的靜脈注射后相等,提示肌肉注射頭孢曲松的生物利用度可達100%。
頭孢曲松的分布容積為7~12升。一次使用頭孢曲松1~2克后顯示出很好的組織與體液的穿透性。在肺臟、心臟、膽道、肝臟、扁桃體、中耳及鼻粘膜、骨骼、腦脊液、胸膜液、前列腺液及滑膜液等60多種組織和體液中藥物濃度保持高于感染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濃度達24小時以上。靜脈使用頭孢曲松后能迅速彌散至間質液中,并保持對敏感細菌的殺菌濃度達24小時。
|
本品為復方制劑,每片含活性成分磺胺甲惡唑0.4g和甲氧芐啶0.08g。
1.過敏反應較為常見
,可表現為藥疹,嚴重者可發生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和大皰表皮松解萎縮性皮炎等;也有表現為光敏反應、藥物熱、關節及肌肉疼痛、發熱等血清病樣反應。偶見過敏性休克。
2.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癥、血小板減少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可表現為咽痛、發熱、蒼白和出血傾向。
3.溶血性貧血及血紅蛋白尿。這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患者應用磺胺藥后易于發生,在新生兒和小兒中較成人為多見。
4.高膽紅素血癥和新生兒核黃疸。由于該品與膽紅素競爭蛋白結合部位,可致游離膽紅素增高。新生兒肝功能不完善,對膽紅素處理差,故較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和新生兒黃疸,偶可發生核黃疸。
5.肝臟損害。可發生黃疸、肝功能減退,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壞死。
6.腎臟損害。可發生結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發生間質性腎炎或腎小管壞死的嚴重不良反應。
7.惡心、嘔吐、胃納減退、腹瀉、頭痛、乏力等,一般癥狀輕微。偶有患者發生艱難梭菌腸炎,此時需停藥。
8.甲狀腺腫大及功能減退偶有發生。
9.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偶可發生,表現為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幻覺、欣快感或抑郁感。
10.偶可發生無菌性腦膜炎,有頭痛、頸項強直、惡心等表現。
該品所致的嚴重不良反應雖少見,但常累及各器官并可致命,如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大皰表皮松解萎縮性皮炎、暴發性肝壞死、粒細胞缺乏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異常。艾滋病患者的上述不良反應較非艾滋病患者為多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