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咖酚散
通用名稱:阿咖酚散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3021864
生產企業: 湖南方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也用于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頭痛、關節痛、偏頭痛、牙痛、肌肉痛、神經痛、痛經。
溫馨提示:外觀包裝僅供參考;請按藥品說明書或者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藥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為復方制劑,每包含阿司匹林230毫克,對乙酰氨基酚126毫克,咖啡因30毫克。 |
本品主要成分為唑尼沙胺。化學名稱:1,2-苯并異惡唑-3-甲基磺酰胺。分子式:C8H8N2O3S分子量:212.23 |
|
生產企業 |
湖南方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市資福藥業有限公司 |
|
批準文號 |
國藥準字H43021864 |
國藥準字H20090252 |
|
說明 | |||
作用與功效 |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也用于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頭痛、關節痛、偏頭痛、牙痛、肌肉痛、神經痛、痛經。 |
成人癲癇部分性發作的添加治療。 |
|
用法用量 |
口服。成人一次1包,若持續發熱或疼痛,可間隔4-6小時重復用藥一次,24小時內不超過4次。 |
口服,每分1-2次服用。初始劑量為每日100mg(1片),兩周后可增至200mg(2片)/天,持續兩周后再增加至300mg(3片)甚至400mg(4片)/天。每種劑量都要至少持續兩周時間以達到穩態。 |
|
副作用 |
1.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2.喘息、鼻息肉綜合征、對阿司匹林及其他解熱鎮痛藥過敏者禁用。3.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禁用。4.活動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5.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
在對照臨床試驗中,最常見的與唑尼沙胺用藥有關的不良事件有嗜睡、厭食、眩暈、頭痛、惡心以及焦慮/急躁,這些不良事件在安慰劑組的患者中發生頻率并不相等。在對照臨床試驗中,應用唑尼沙胺作為加用治療的患者中有12%因不良事件而提前停藥;而安慰劑組的相應比例則為6%。在臨床研究中接受唑尼沙胺治療的1336名癲癇患者中,大約21%的患者由于不良反應停止治療。最常與提前停藥相關的不良事件包括嗜睡、疲勞和/或共濟失調(6%)、厭食(3%)、注意力難以集中(2%)、記憶困難、智力遲鈍、惡心/嘔吐(2%),以及體重減輕(1%)。在上述不良事件中,大多數均呈劑量相關性(見【警告】及【注意事項】)。 |
|
禁忌 |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唑尼沙胺對孕婦的影響還沒有被研究,然而通過對動物的研究表明,唑尼沙胺能引起出生缺陷和其它嚴重妊娠期問題(見注意事項,致畸性部分)。唑尼沙胺對于人類分娩的影響尚不清楚。用于哺乳期婦女:唑尼沙胺是否分泌到母乳中還未知。因為許多藥物分泌到母乳且唑尼沙胺對嬰兒可能存在嚴重不良反應,所以應根據藥物對母親的重要性來決定停止哺乳還是停止用藥。只有在療效大于風險的情況下,唑尼沙胺才能在哺乳期婦女中使用。兒童用藥:唑尼沙胺對16歲以下兒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明。有人報告過少汗和體溫過高的病例(見警告,少汗及體溫過高,兒科患者部分)。老年用藥:老年人使用唑尼沙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確立。單劑量藥動學參數在健康的老年及青年志愿者中是相同的(見藥動力學,特殊人群部分)。唑尼沙胺的臨床研究沒有入組足夠數量的65歲及以上的受試者,因此無法判定他們對藥物的反應是否與較年輕的患者存在差異。其他已報道的臨床經驗也無法證實老年患者與較年輕患者反應上的差異。一般來講,老年患者用藥時應慎重選擇劑量,通常從用藥劑量范圍的下限開始,要考慮到老年人肝臟、腎臟和心臟功能下降以及合并癥或其他藥物伴行使用的發生率更高 |
|
成分 |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也用于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頭痛、關節痛、偏頭痛、牙痛、肌肉痛、神經痛、痛經。 |
成人癲癇部分性發作的添加治療。 |
|
藥理作用 |
1.較常見的有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等胃腸道反應。2.較少見或罕見的有:(1)胃腸道出血或潰瘍,多見于大劑量服用本品的患者;(2)過敏性支氣管哮喘;(3)皮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等;(4)血尿、眩暈和肝臟損害。 |
||
注意事項 |
1.本品為對癥治療藥,用于解熱連續使用不超過3天,用于止痛不超過5天,癥狀未緩解請咨詢醫師或藥師。2.痛風、心功能不全、鼻出血、月經過多以及有溶血性貧血史者慎用。3.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4.不能同時服用其他含有解熱鎮痛藥的藥品(如某些復方抗感冒藥)。5.服用本品期間不得飲酒或含有酒精的飲料。6.如服用過量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就醫。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
1.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慎用;2.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3. 避免與酒精同服;4. 定期檢查肝腎功能;5. 如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并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