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雞燉牛鞭的做法:
原料:肥的老母雞一只,鮮的牛鞭兩斤,當歸、鮮的雞油各三兩,料酒2兩、姜30克(最好是老姜),枸杞20克、精鹽和味精適量。先將牛鞭表層的粗皮除去,順尿道剖開。
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凈,放到開水中汆一下,然后將牛鞭撈出來,用清水漂洗后,將尿道內的浮皮撕掉,將其余雜質刮除干凈,再用清水汆兩回。將老母雞用清水洗干凈,然后切成雞塊,將6斤左右的清水倒入砂鍋中,把牛鞭、雞肉塊、鮮雞油分別加入砂鍋中,用大火燒開。
這時會看到有一層浮沫飄在上面,一定要將其撇干凈,然后,加入老姜(老姜事先要用刀拍碎)、料酒和當歸,將火調小慢燉大約三個小時左右,在燉的過程中,要經常翻動鍋里的食材,不然會粘鍋。等到牛鞭燉至八成熟的時候,就將牛鞭和雞肉塊一起撈出來,加工牛鞭。
將牛鞭切成長約5厘米,略比筷子粗一點的肉條。用紗布將湯中的雜質過濾掉,再將濾好的湯重新倒入砂鍋中,加入枸杞,再次調至小火慢燉,直到將牛鞭徹底燉的熟透了為止,在關火前,加入味精和適量食鹽調勻,就可以關火出鍋了,燉成八成熟的雞塊可以做其他的菜。
吃老母雞燉牛鞭的好處:
老母雞的補益之功效很高,許多久病、瘦弱之人用來補身,尤其是畏寒風重,虛不受補者,老母雞不但能補氣補血,還可祛風,故比雞項(指未生過雞蛋的雌雞)優勝得多。按照一般人的習慣,多喜歡吃鮮嫩的雞項,不愛吃肉粗骨硬的老母雞。但從祛風補氣補血的功效來看,母雞愈老,功效越好。因為老母雞肉多,鈣質多,用文火熬湯,最適宜貧血患者及孕婦、產婦和消化力弱的人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