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病,具有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周期性發作的特點,對于人體的健康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了解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分期癥狀,對于治療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Ⅰ期:患肢無明顯臨床癥狀,或僅有麻木、發涼自覺癥狀,檢查發現患肢皮膚溫度較低,色澤較蒼白,足背和(或)脛后動脈搏動減弱;踝/肱指數<0.9.患肢已有局限性動脈狹窄病變。
Ⅱ期:以患肢活動后出現間歇性跛行為主要癥狀。根據行走后出現疼痛的最大間歇性跛行距離,分為:Ⅱa>200m;Ⅱb<200m.患肢皮溫降低、色澤蒼白更為明顯,可以出現皮膚干燥、脫屑、趾(指)甲變形、小腿肌萎縮等現象。足背和(或)脛后動脈搏動消失。下肢動脈狹窄的程度與范圍較I期嚴重,肢體依靠側支代償而保持存活。
Ⅲ期:以缺血性靜息痛為主要癥狀。疼痛劇烈且為持續性,夜間更甚,迫使患者屈膝護足而坐,或輾轉不安,或借助肢體下垂以求減輕疼痛。除Ⅱ期所有癥狀加重外,趾(指)腹色澤暗紅,可伴有肢體遠側水腫。動脈已有廣泛、嚴重的狹窄,側支循環已不能代償靜息時的血供,組織瀕臨壞死。
Ⅳ期:癥狀繼續加重,患肢除靜息痛外,出現趾(指)端發黑、干癟,壞疽或缺血性潰瘍。如果繼發感染,干性壞疽轉為濕性壞疽,出現發熱、煩躁等全身毒血癥狀。病變動脈完全閉塞,踝/肱指數<0.3.側支循環所提供的血流,已不能維持組織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