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球菌多為一種常見的細菌,主要在傷口化膿的情況中比較多見的。鏈球菌主要存在于糞便和人體的鼻腔中,基本不會對身體有致病的表現。鏈球菌的致病物質一般就是A群鏈球菌,這種鏈球菌是具有一定的侵襲力,對人體的入侵也是比較多見的,對傷口會有更進一步的傷害。
鏈球菌是化膿性球菌的另一類常見的細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動物糞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數不致病。醫學上重要的鏈球菌主要有化膿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無乳鏈球菌等。引起人類的疾病主要有:化膿性炎癥、毒素性疾病和超敏反應性疾病等。
致病物質
A群鏈球菌有較強的侵襲力,可產生多種侵襲性酶和外毒素。
1.M蛋白
是鏈球菌細胞壁中的蛋白質組份,具有抗吞噬和抗吞噬細胞內的殺菌作用。純化的M蛋白能使纖維蛋白原沉淀,凝集血小板,白細胞,溶解多形核細胞,并抑制毛細血管中的細胞的移動。M蛋白有抗原性,刺激機體產生型特異性抗體,并與變態反應疾病有關。2
.脂磷壁酸(LTA)
與細菌粘附于宿主細胞表面有關,大多數LAT位于細胞膜和肽聚糖之間,通過肽聚糖孔伸展至細菌細胞表面,人類口腔粘膜和皮膚上皮細胞、血細胞等細胞膜上均有LAT的結合位點。3.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es)
能分解細胞間質的透明質酸,使病菌易于在組織中擴散。又稱為擴散因子。4.鏈激酶(Streptokinase,SK)
又稱鏈球菌溶纖維蛋白酶(Streptococcalfibrinolysin)是一種激酶,能激活血液中的血漿蛋白酶原,成為血漿蛋白酶,即可溶解血塊或阻止血漿凝固,有利于細菌在組織中的擴散。耐熱,100℃50分鐘加熱仍保持活性。鏈激酶抗體能中和該酶的活性。5.鏈道酶(Streptodonase,SD)
又名脫氧核糖核酸酶(Streptococcaldeoxyribonuclease)。主要由A、C、G族鏈球菌產生。此酶能分解粘稠膿液中具有高度粘性的DNA,使膿汁稀薄易于擴散。產生的相應抗體有中和該酶的活性。用鏈激酶、鏈道酶制劑進行皮膚試驗作為測定機體細胞免疫的一種方法。6.鏈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
有溶解紅細胞,殺死白細胞及毒害心臟的作用,主要有“O”和“S”兩種。對氧敏感鏈球菌溶血素O(StreptolysinO,SLO)為含-SH基的蛋白質,對氧敏感,遇氧時一SH基即被氧化為-SS-基,暫時失去溶血能力。若加入0.5%亞硫酶鈉和半胱氨酸等還原劑,又可恢復溶血能力。溶血素O能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動物試驗又證實對心臟有急性毒害作用,使心臟驟停。抗原性強,感染后2~3周,85%以上病上產生抗“O”抗體,病愈后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可作為新近鏈球菌感染,或可能風濕活動的輔助診斷。
對氧穩定鏈球菌溶血素“S”(StreptolysinS,SLS)是一種小分子的糖肽,無抗原性。對氧穩定,對熱和酸敏感。血平板所見透明溶血是由“S”所引起,能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給動物靜注可迅速致死。注射小鼠腹腔,引起腎小管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