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熱茶
因此夏天喝熱茶是簡便易行的降暑良方,可以單獨泡茶葉喝,也可喝水果茶、花茶等,還可將10克干橘子皮洗凈,撕成小塊,與5克綠茶一同放入杯中,加開水、蓋蓋兒泡10分鐘左右,去渣,加一塊冰糖后飲用。而韓國人在三伏天有吃參雞湯進補的習慣,也是一種“以熱制熱”的有效方式。
洗熱水澡
熱水泡腳
吃熱食
運動出熱汗
熱敷肚臍
用溫度在40℃左右的熱水袋或熱毛巾,輕輕敷在肚臍上,數分鐘后取下,每天堅持敷1~2次,此為古人治中暑方法之一。也可于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掌心左下右上疊放貼于肚臍處,逆時針做小幅度的揉轉,每次20~30圈。
溫中出汗
出汗是人體散熱的方式,但是由于空調的普遍應用,長期處于溫度穩定環境中的人群,汗腺幾乎被閑置起來,即使到了該出汗的季節夏季也不經常出汗,這對于健康是有害無利的。從順應四季節律和生命規律出發,該出汗時就出汗。
生姜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解毒三大功效,經常喝姜湯,有發汗解暑之功效,每天早上可用生姜絲泡水飲用,也可用姜片泡紅茶飲,晚上不宜吃姜。
衣著不應太裸露
穿衣不要太裸露,夏季人們的衣服越穿越薄,身體露出的部分也越來越多,以為這樣能消暑涼快,其實不然,當外界氣溫高于皮膚溫度時,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如穿著的暴露面積過大,熱輻射就易侵入皮膚,反而更熱,這就是夏季赤膊會感覺更熱的原因。
專家建議夏季宜穿著質地輕薄、通氣性好、寬松的衣服,最好是淺色系,穿著的暴露面積不宜超過人體總表面積的25%,外出時盡可能戴帽子、撐太陽傘、戴太陽眼鏡、穿長袖衣褲,以保護肌膚。
熱空調
將空調調節到25℃~26℃,此為人體較適宜的溫度,且可避免由于室內外較大溫差給人體帶來的不適,又節能環保。
熱毛巾擦身
夏天,身體易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避免對毛細血管產生刺激,適應人體降溫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