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物是中醫飲食養生中常提到的概念,通常指容易誘發舊病或加重現有疾病的食物。根據食物的性質和致病特點,發物一般可分為發熱、發風、發濕熱、發冷積以及發動血等類型。
1、發熱之物
這類食物性質溫熱,過量食用可能引起口干舌燥、牙齦腫痛等上火癥狀。常見如羊肉、韭菜、胡椒等,陰虛體質或患有皰疹、口腔潰瘍等熱性疾病者需慎食。
2、發風之物
多指可能誘發過敏反應或皮膚瘙癢的食物,如海鮮、香菇、鵝肉等。特稟體質或患有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患者食用后易出現皮疹加重等情況。
3、發濕熱之物
這類食物助濕生熱,過量攝入會導致舌苔厚膩、大便黏滯等濕熱癥狀。典型代表包括糯米、肥肉、酒類等,濕熱體質或肝膽疾病患者需控制攝入量。
4、發冷積之物
性質寒涼的食物如西瓜、梨、冷飲等,過量食用可能損傷脾胃陽氣,出現腹痛腹瀉。脾胃虛寒或正值經期的女性應避免大量食用。
5、發動血之物
具有活血散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黃酒、桂圓等,可能引起月經量增多或出血傾向。孕婦、經期女性以及術后恢復期患者需遵醫囑控制攝入。
需注意的是,發物的具體影響因人而異,健康人群適量食用通常不會產生不良反應。若患有慢性病或處于特殊生理階段,建議咨詢中醫師進行個體化飲食指導,避免盲目忌口導致營養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