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是導致腹部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通常由腸道蠕動異常、腸道結構異常或其他繼發因素引發。腹部疼痛是腸套疊的典型癥狀,可能伴隨嘔吐、血便等表現,需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1、腸道蠕動異常
腸道蠕動節律紊亂可能導致近端腸管套入遠端腸管,形成腸套疊。此時腸系膜受到牽拉,腸道血供受阻,可引發陣發性劇烈腹痛。嬰幼兒因腸道發育不完善更易出現此類情況,疼痛常伴有哭鬧不安、屈膝縮腹等表現。臨床可通過空氣灌腸或超聲引導下水壓灌腸進行復位。
2、腸道結構異常
腸息肉、梅克爾憩室或腸道腫瘤等占位性病變可能成為腸套疊的起點。這些異常結構改變腸道正常解剖關系,在腸道蠕動時更容易誘發套疊。此類腹痛多呈漸進性加重,腹部觸診可能觸及臘腸樣包塊。明確病因后需手術切除病變腸段,常用術式包括開腹或腹腔鏡下腸管復位術。
3、其他繼發因素
腸道感染引起的淋巴結腫大、過敏性紫癜等疾病可能誘發腸套疊。炎癥刺激導致腸壁水腫增厚,腸管活動度改變后易發生套疊。這類腹痛常伴有腹瀉、發熱等感染癥狀,可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顆粒、蒙脫石散、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等藥物控制感染和調節腸道功能。
嬰幼兒若出現陣發性哭鬧伴嘔吐、果醬樣大便等癥狀,應高度警惕腸套疊可能。確診后需在6-12小時內接受規范治療,延誤處理可能導致腸壞死等嚴重并發癥。治療期間需嚴格禁食,通過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恢復期逐步過渡到流質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