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腦血管硬化癥的治療方式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及個體差異進行選擇,通常包括控制危險因素、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康復治療以及定期復查等。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延緩病情進展并降低并發癥風險。
1、控制危險因素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會加速血管硬化進程。建議通過低鹽低脂飲食、適度運動等方式控制血壓,將收縮壓維持在14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內,糖化血紅蛋白≤7%。吸煙者必須戒煙,每日酒精攝入量男性不宜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
2、藥物治療
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可預防血栓形成,需注意觀察有無牙齦出血等不良反應。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鈣片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將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合并腦供血不足者可配合銀杏葉提取物片、尼莫地平片等改善腦循環藥物。
3、手術治療
頸動脈狹窄超過70%或有明確缺血癥狀患者,可考慮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血管內支架成形術。近期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需經腦血管造影評估后決定手術時機。術后需加強抗凝治療,定期進行頸部血管超聲復查。
4、康復治療
針對已出現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發病后6個月內是黃金康復期。建議在康復醫師指導下進行Bobath療法、Brunnstrom訓練等神經功能重塑訓練,配合經顱磁刺激、功能性電刺激等物理療法。認知障礙患者可進行計算機輔助認知訓練,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
5、定期復查
每3-6個月需復查頸動脈超聲、經顱多普勒等血管評估項目。血脂異常者每月檢測肝功能,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者每季度進行糞便潛血試驗。出現新發頭暈、肢體麻木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必要時進行頭顱MRI彌散加權成像檢查。
患者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情緒劇烈波動。飲食建議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每日攝入蔬菜不少于500g,深海魚類每周2-3次。藥物治療期間不可擅自調整劑量,服用抗凝藥物者需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外傷。建議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血壓、血糖監測數據及用藥情況,便于醫生動態評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