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壽命的改善需結合規(guī)范治療與日常管理,常見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器械植入、病因治療、定期復查以及生活護理。70歲老人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制定個性化方案,通過綜合干預延緩疾病進展。
1、藥物治療
規(guī)范用藥是延緩心衰發(fā)展的基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如貝那普利片可改善心室重構,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緩釋片能降低心肌耗氧量,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如螺內酯片有助于減少水鈉潴留。利尿劑如呋塞米片可快速緩解急性期水腫,地高辛片適用于合并房顫患者的心率控制。藥物聯用需嚴格遵醫(yī)囑調整劑量,避免自行增減。
2、器械植入
對于射血分數降低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可改善心室收縮同步性。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適用于有惡性心律失常風險的患者。嚴重終末期心衰可考慮心臟移植,但需評估患者整體狀況及手術耐受性。
3、日常監(jiān)測
每日晨起稱重(波動超過2kg需警惕)、記錄24小時出入量。低鹽飲食(每日鈉攝入<2g)、適度有氧運動(如步行20分鐘/次)可減輕心臟負荷。接種肺炎和流感疫苗能降低感染誘發(fā)急性加重的風險,保持情緒穩(wěn)定有助于減少交感神經興奮。
心衰患者應每1-3個月復查超聲心動圖、BNP等指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出現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下肢水腫加重或尿量明顯減少時,應立即心內科就診。家屬需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家中常備氧氣設備,建立規(guī)范用藥記錄表確保治療連續(x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