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有許多的藥材都是我們不知道的,即便是龜殼很出名,大多數人也不知道這是藥材,因為大家對龜殼不了解或不認識,總是以為龜殼就是烏龜脫好的殼,沒有任何的作用,其實龜殼研磨后可用于食療和藥材,龜殼性味溫和微寒,可以歸脾,入肝,養胃,同時又能養血補心,對氣血方面的調理有很不錯的價值。
龜板
龜板是龜的腹甲,又名龜甲,武元板、拖泥板、敗將、神屋。《神農本草經》稱之為"上品"。198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用腹甲入藥。已開始背殼、腹甲通用。
藥材-形態
藥材-形態
實際上,我國古代亦背殼、腹甲同時入藥。三線閉殼龜板為斷板,色黑,背殼呈棕色,有明顯三條隆起黑色縱線,以中間一條隆起最為明顯。烏龜板外表呈黃棕色或紫褐色,而在礦區洞中生長的烏龜則呈黑色。龜板中角板6對12塊,呈板片狀,近長方片橢圓形,長5-20厘米,寬5-13厘米。家庭飼養的龜,其龜板比上述大,角板呈鋸齒狀嵌接,前端鈍圓或截形,后端具有三角形缺刻,兩邊均有呈翼狀向斜上方彎曲的甲橋,有的已除去。烏龜板質
藥材-形態
地堅固,可自骨縫處斷裂。
【制法】
龜甲:
置蒸鍋內,沸水蒸45分鐘,取出,放入熱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凈皮肉,洗凈,曬干。醋龜甲:取凈龜甲,照燙法(附錄ⅡD)用沙子炒至表面淡黃色,取出,醋淬,干燥。用時搗碎。每100kg龜甲,用醋20kg。
【性狀】
本品背甲及腹甲由甲橋相連,背甲稍長于腹甲,與腹甲常分離。背甲呈長橢圓形拱狀,長7.5~22cm,寬6~18cm;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脊棱3條;頸盾1塊,前窄后寬;椎盾5塊,第1椎盾長大于寬或近相等,第2~4椎盾寬大于長;肋盾兩側對稱,各4塊,緣盾每側11塊,臀盾2塊。腹甲呈板片狀,近長方橢圓形,長6.4~21cm,寬5.5~17cm;外表面淡黃棕色至棕黑色,盾片12塊,每塊常具紫褐色放射狀紋理,腹盾、胸盾和股盾中縫均長,喉盾、肛盾次之,肱盾中縫最短;內表面黃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略帶血跡或殘肉,除凈后可見骨板9塊,呈鋸齒狀嵌接;前端鈍圓或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兩側殘存呈翼狀向斜上方彎曲的甲橋。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性味歸經】
咸、甘,微寒。歸肝、腎、心經。【
功能主治】
滋陰潛陽,益腎強骨,養血補心。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頭暈目眩,虛風內動,筋骨痿軟,心虛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