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來,持續的高溫天氣不僅帶來了暑熱,掀起了盛夏養生熱潮。
在重慶市各中醫門診,記者看到,康復、針灸和診療室排著長隊,艾煙裊裊之中是醫師們忙碌的身影。
“從早上七點半開始,一直到午休前,都是人。”有醫師告訴記者,除了中老年人外,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加入到了三伏天養生的隊伍。“大多數人是來看冬病夏治的,也有一些人是希望通過中醫進行健康管理。”
“我到了冬天膝蓋會疼,所以醫生建議我夏天來貼‘三伏貼’。”在康復科外候診的郭大爺患有老寒腿,通過中醫診療,他的腿在冬天會好受很多。
中醫“冬病夏治”理論認為,借助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人體氣血最暢通的時機,對冬季易發或加重的虛寒性疾病進行提前干預和治療,能事半功倍,有效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減輕癥狀。
除了冬病夏治,中醫健康管理也是伸手市民們追捧的診療項目。
“中醫減重以其整體調理、標本兼治、安全溫和的特點,吸引了眾多關注健康本質的減重人群。”正在接受治療的鄧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今年33歲,從事市場調研工作,中醫減重是根據體質來調理,很適合自己。“我之前工作忙,熬夜加班吃夜宵,導致失眠、便秘。現在整個狀態好了,順便體重也下來了。”
記者了解到,很多醫院的中醫健康管理,會采用體質辨識先行,精準區分痰濕、脾虛、胃熱、氣郁等不同肥胖體質,杜絕“千人一方”。
重慶萊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隨著三伏天的到來,冬病夏治和中醫健康管理深受追捧。一方面是因為盛夏酷暑,長時間在空調房工作生活,易引發“空調病”。“提醒大家,合理設置空調溫度,及時通經絡、暖脾胃、祛寒邪,科學防暑才能安然度夏。”
另一方面是,根據體質特點,提供順應節氣的個性化飲食建議和養生運動方案,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溫中食療可驅散內寒。晨起喝姜棗茶,生姜3片(約5克)、紅棗3枚(掰開去核),沸水沖泡代茶飲。同時少食冰鎮飲品、冰淇淋及大量生冷瓜果,以免再傷脾胃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