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做心臟檢查的時候,醫生經常會告訴我們,患有心臟雜音,很多人會把心臟雜音判斷為先天性先心病的表現之一,但這并不是唯一的特征,發現心臟有雜音,并不代表一定有先心病,需要進行其他的診斷,合理的確診。
心臟雜音是判斷先心病的依據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據,且并非所有的心臟雜音都表示孩子有先心病。當家長們在發現孩子有心臟雜音時,也不要驚慌失措,需要理性、科學的解讀這種異常現象,并做出最穩妥的處置方案。
1、辨別雜音類別:
臨床上一般將心臟雜音分為生理性雜音和病理性雜音兩種,先天性心臟病所引起的心臟雜音為病理性雜音。這兩種雜音的特點還是有較明顯的區別的,家長們可以通過觀察雜音特征,來初步判斷雜音的類別。生理性雜音主要是因為孩子缺氧、血液粘稠度減低等緣故導致的,但是孩子的心臟結構本身沒有異常,一般會隨著孩子年紀的增大而自動消失;而病理性雜音患兒普遍有氣促、呼吸困難、體力活動耐受性差等特點,多伴有心臟畸形。
病理性雜音相對生理性雜音而言,其雜音音質粗糙,響亮傳導范圍較廣,且持續時間長。當家長們發現了孩子有心臟雜音后,應該前往醫院做一下心臟聽診,若是生理性雜音,要注意日常的營養和保健,若是病理性雜音的話,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2、生理性雜音不能放松警惕:
生理性雜音的寶寶,一般不存在血液的異常流動。生理性雜音多見于2~3歲以上的孩子,3~7歲最多,隨年齡增長,器官功能漸趨成熟,心臟瓣膜功能完備,生理性雜音會自然消失。不過,如果雜音持續不退,甚至是在孩子上學后,仍然有雜音出現,建議還是要去醫院做一下檢查,看一下是否是心臟結構或是血液流動出現了異常。另外,幼年時患感冒、發燒、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是導致出現生理性雜音的原因之一,對這些疾病要盡早徹底的治療。
3、無心臟雜音也要認真檢查:
如果經過聽診,沒有發現心臟雜音,排除掉醫生水平和工作失誤的因素外,可以推斷孩子的心臟的瓣膜和形態是正常的,且沒有血液的異常流動。不過,我們也不能放松警惕,最好還是做一下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以防萬一。
發現孩子心臟有雜音,父母不要過分緊張,否則會造成孩子精神上、心理上的負擔。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經過醫生聽診后,會很快明確判斷出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對一些不易明確的,還可進一步做些輔助檢查,如拍胸片、做心電圖、心臟彩超,或心導管檢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