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日常生活中比較重要的器官,如果心臟每分鐘跳動的值是正常的,一般是可以提高人身體的全身血液,對于身體健康的好處是很多的,但是如果心跳出現過慢或者是過快,對于身體健康都是有危害的,不過人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通常心跳的次數一般是不同的,這些都是正常的。
成人的心跳一分鐘多少正常?
醫學上把成年人,60-100次/分鐘心跳作為正常值,但是這只是教科書上的參考值。在臨床上,老人偏慢,年輕人稍快,兒童偏快,這都屬于正常的。比如可能2-3歲以下的兒童,心率可達到100次/分鐘,而新出生的嬰兒有可能達到120次以下。心率過低,低于60次/分鐘,有可能是因為心臟性疾病,也有可能是經常鍛煉身體。因為心臟供血能力較強,會出現低于60次/分鐘的情況。但是沒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也沒有身體的不適,這也算是正常的心率。
心跳多少正常?
正常人體心臟節律為竇性心律,即竇房結發出的電沖動引起的心臟跳動。正常心跳頻率為60-100次/分。安靜休息狀態下心率小于60次/分,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對于強體力勞動者、大量運動的運動員,其心率可在40-60次/分,而沒有頭暈、黑矇、胸悶等不適癥狀,此時的心動過緩屬于正常生理現象,無需治療。心率超過100次/分,稱為心動過速。正常人在活動、情緒激動等交感神經興奮時可出現心動過速。
日常如何保護心臟
1、按按耳門防耳鳴
耳門的旁邊有耳門,聽宮,聽會穴。是比較重要的3個穴位。
平時,我們可以將兩手掌同時緊壓左右耳門,以出現酸脹感為度,持續5~6分鐘為宜。
此方法具有清竅開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營養代謝,有利于預防耳鳴、耳聾。
在按壓耳門的時候,用手敲擊后腦勺,可以防治頭痛,頭暈等等。
2、抵壓上腭促消化
吃完飯并用清水漱口后,保持坐位,用舌尖抵壓上腭數次,使唾液分泌增加,然后將唾液緩慢咽下。
這樣既能促進消化功能,還能改善中風后遺癥等引起的吞咽困難。
3、屏氣呼吸助健康
傍晚時分,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目養神,然后用鼻子深吸一口氣屏住,再慢慢吐出,休息2分鐘后,再重復此動作5~6次。
這也是一個中醫辦法,可以調節人體功能,改善呼吸。
4、背部保暖抵風邪
背部是風寒病邪容易侵犯機體的常見部位之一,在天涼時候一定要注意背部保暖。
當背部發僵、發緊,甚至有酸脹痛感覺,說明背部受涼。在添加衣物的同時,可以拔拔火罐,還可以將紅花、千年健、桃仁、防風等藥物用布包裹后放入水中蒸煮,待水溫適宜時,將毛巾浸濕后敷在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