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1.“盜血”是虹吸作用所引起 在正常生理情況下,顱內動脈的動脈壓低于主動脈弓或其分支的壓力,以保持正常的顱內供血。當這種壓力梯度發生顛倒,血液則可由頭部向心臟方向逆流或流往上肢。“鎖骨下動脈盜血”就是由于病變使鎖骨下動脈的壓力低于基底動脈的結果(Fields等,1972)。動物實驗發現,當急性閉塞狗的右鎖骨下動脈近心側時,引起右椎動脈血流逆行,這種血流逆行取決于全身血壓和右椎-鎖骨下動脈聯結處的血壓差,當血壓差增加時,即引起血流逆行(Sammartino等,1964)。
2.引起鎖骨下動脈盜血的因素 在鎖骨下動脈或頭臂干近心側有閉塞,但并不都發生“盜血”現象。產生椎動脈血流逆行,要有許多生理或解剖上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鎖骨下動脈狹窄的程度,這在有盜血的患者,其兩上肢收縮壓差常較不發生盜血者要大。此外,還要看側支循環的情況。
3.“盜血”的方式
(1)一側鎖骨下或頭臂干近心段閉塞時,血液流動方向為對側椎動脈→基底動脈→患側椎動脈→患側鎖骨下動脈的遠心段。
(2)頭臂干閉塞時,除按上述方式外,同時血液經由后交通動脈→患側頸內動脈→頸總動脈→患側鎖骨下動脈的遠心段。
(3)左鎖骨下動脈和右側頭臂干同時狹窄,血液經兩側后交通動脈→基底動脈→兩側椎動脈→兩側鎖骨下動脈的遠心段。
Vollmer等(1973)將所見40例分為:①椎動脈-椎動脈(占66%);②頸動脈-基底動脈(占26%);③頸外動脈-椎動脈(占6%);④頸動脈-鎖骨下動脈(占2%)盜血方式。該氏并指出,只有患側頸內動脈發生閉塞性損害時,才會出現頸外動脈-椎動脈分流。
4.“盜血”時側支循環的意義
當鎖骨下動脈盜血時,側支循環的出現是對阻塞的一種反應。腦血管造影常見下列5種側支循環:①椎動脈和椎動脈;②甲狀腺動脈和甲狀腺動脈;③頸升動脈和同側椎動脈及椎前動脈的分支;④同側頸升動脈和椎動脈的分支;⑤頸外動脈的枕支和同側椎動脈的肌支(枕椎吻合)。
從理論上來看,基底動脈環是一個良好的側支循環系統,但它受先天發育的限制,尤其是后交通動脈發育不良(占22%),在顱外有大血管阻塞時,能嚴重的影響血循環。有人對42例本綜合征患者的血管造影觀察,發現在出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患者中,其大腦后動脈血流來自頸內動脈(正常由基底動脈而來);大腦后動脈呈胚胎型(即該動脈由頸內動脈向后方直行)以及后交通動脈和大腦后動脈的聯結處有一角度(表示發育不良)者,比不出現椎-基供血不足的患者發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