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拇指的指頭緊貼穴位,如沉肩、垂肘、懸腕等穴位,通過前臂腕部協(xié)調擺動,以及指間關節(jié)的屈伸活動,使所產(chǎn)生的作用力持續(xù)作用于穴位上,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
2、揉法以手掌、掌根、大魚際或小魚際等固定在頸部穴位上,做輕、緩、回的動作,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
3、推法用指端或后肘用力于頸部,緩慢做單方向直線推進,可起到行氣活血、舒筋活絡、增強肌肉興奮等作用;
4、抹法以雙手或單手拇指手指受力部位,貼于頸部皮膚,上下或左右來回移動,常用于頭部和頸項部,用來緩解頭暈、頭痛、頸部疼痛等癥狀;
5、舉法以大拇指和其它手指在受力的部位,做一松的動作,在頸部、肩部起到祛風散寒、開竅止痛等作用;
6、揉捏用手捏住一定部位,對稱用力做連續(xù)捻轉擠捏的動作,也有舒筋通絡、行氣活血的作用,多用于頭、頸、背等;
7、振蕩法用拳法、掌法等交替震動,使各組織起到緩解作用,屬于恢復手法。
當頸部出現(xiàn)各種疾病時,可以特用一些手法,比如骨質增生、頸椎曲度改變、椎間隙變窄等,這些手法都有可能加重。若有明顯的軟組織損傷,可加重揉、彈、剝等手法。按摩次數(shù)除力度加重外,若伴有上肢疾病,可配合上肢常規(guī)按摩手法,操作時由上肢按壓,再在頸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