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損傷檢查
1.X線檢查
以往認為X線對呼入性損傷無診斷意義,但王天乙等(1980)和楊智義等(1982)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認為,取右前斜位X線攝片,傷后2~6小時出現明顯的氣管狹窄,氣管內顯示斑點狀陰影響,透光度減退,粘膜不規整,早期顯示氣管狹窄的特征,可作為吸應的X線改變,肺水腫時顯示彌散的,玻片狀陰影,葉間影象,肺門擴大,線形或新月形影象;肺部感染時可見中心性浸潤影象或彌漫而稠密的浸潤影象;有時可看到由于代償性肺氣腫所顯示的氣球樣透明度增強,以及由于肺泡破裂或氣腫樣大泡破裂所致的氣胸影象。
2.特殊檢查
1)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纖維支氣管鏡可直接觀察咽喉,聲帶,氣管,支氣管粘膜的損傷程度,確定損傷部位,因它可在氣道內取材,引流,洗滌,它又是一種治療工具,通過纖維支氣管鏡進行動態觀察,可了解病變演變的轉歸。
吸入性損傷的鏡下所見:上氣道吸入性損傷可見咽部水腫,充血,水泡形成,潰爛或出血,一般可見聲門,重度損傷者粘膜高度水腫,梨狀竇消失,室襞靠攏,可看不清聲門,下氣道吸入性損傷可見管壁粘膜充血,水腫,有粗大的血管網,管腔明顯狹窄,軟骨環模糊或外露,粘膜可逐漸脫落形成潰瘍和出血,支氣管開口紅腫或閉合,開口處可被脫落的粘膜或分泌物堵塞,管腔內有異物存在,如煙霧微粒,分泌物,血液,壞死粘膜或膿性分泌物等,另外,還可發現氣管,支氣管功能失調的變化:正常吸氣時氣管,支氣管橫徑變寬,長徑變長,呼氣時恰恰相反,當損傷后,呼氣時管腔窄至閉合,咳嗽反向遲鈍或消失。
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時,視病情可經口,鼻插入,有氣管切開者,可直接以氣管切開處插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時支氣管可因刺激因發生痙攣致缺氧,3級支氣管水平以下的氣道及肺泡單位損傷時,此項檢查無法進行,此外,此項檢查有引起外源性感染的可能。
2)133氙肺掃描連續閃爍攝影檢查:
Moylan于1972年首先應用133氙掃描方法診斷吸入性損傷,認為是一種安全而可靠的早期診斷方法,其結果與尸體解剖結果間的誤差僅為13%,此項檢查一般于傷后48小時內進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33氙22 x 107~74 x 107貝可(6 x 10-3~20 x 10-3居里)置于生理鹽水中做周圍靜脈注射,每15秒做閃爍攝影一次,直到133氙完全清除為止,正常情況下,133氙注射后90~150秒鐘,可完全從肺部清除,稱為掃描正常;若150秒后仍未清除者稱為掃描異常,延遲清除,清除不完全或133氙呈現節段性潴留者,表示有吸入性損傷,有閃爍攝影上可見放射性密度增大的灶性區域。
傷前有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等慢性梗阻性肺部疾病者,可出現假陽性結果,通氣過度發生假陰性率約為5%,傷后第14天,入院時掃描異常的80%左右可恢復正常,故傷后第3天后此項檢查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手段,此項檢查的準確率可達87%,它只能判定有無吸入性損傷和受損部位,不能判斷損傷的嚴重程度。
3)脫落細胞計分法:
Ambiavagar在1974年首次報道關于觀察支氣管分泌物中各種細胞形態和結構的改變以及有無煙霧顆粒,診斷有無吸入性損傷的情況,吸入性損傷后,纖毛細胞的形態與結構產生變異包括纖毛脫落,終板消失,細胞漿呈蠟狀石藍染色,細胞核固縮,嚴重者破裂或溶解。
3.肺功能檢查
1)血氣分析:
吸入性損傷后,PaO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多數低于8kPa(60mmHg),燒傷面積相似而不伴有吸入性損傷者一般PaO2>10.67kPa(80mmHg),PaO2/FIO2比率降低(正常>53.2kPa),A-aDO2早期升高,其增高程度可作為對預后的預測,如果進行性PaO2低,A-aDO2增高顯著,提示病情重,預后不良。
2))肺功能測定:
對低位吸入性損傷較敏感,主要包括第一秒鐘時間肺活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J最大呼氣流速一容積曲線(MEFV),高峰流速(Peakflow),50%肺活量時流速和呼吸動力機能(肺順應性,氣道力,肺阻力等),重度吸入性損傷后,累及小氣道及肺實抽,氣道阻力增加,50%肺活量時高峰流速可下降至41.6 ± 14.3%,肺順應性下降,肺阻力顯著增高,MEFV顯著低于正常值,FEV1和FVC均較早出現異常,以上變化系氣道梗阻所致,故肺功能測定對預計病情發展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