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α1-AT缺乏性肝病可在嬰幼兒期初次被發現,也可在此期無肝臟病變表現,到成年后出現慢性肝病表現,8%~12%的PiZZ型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的新生兒在出生后1個月內即發生膽汁淤積性黃疸,血清膽紅素可高達340μmol/L,血清堿性磷酸酶(ALP)活性可達150~1300U/L,患兒體重增加緩慢,嗜睡,易激怒,出現無膽汁糞便,3個月月齡的小兒半數出現高轉氨酶血癥,血清谷草轉氨酶(AST)活性可達80~600U/L,12%~15%的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患兒出現肝硬化病癥,表現為腹脹,肝脾腫大,因食管靜脈曲張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也可有紫癜等其他部位出血傾向,大多數患者新生兒肝臟淤膽持續7個月左右至1年可消退,如無好轉,則可逐漸發展出現進行性肝損害,進展為肝硬化甚至死亡,引起的肝硬化也可在成年時發生,但在中老年期才出現肝硬化者很少,成年期發病多見于雜合子型α1-AT缺乏性肝病患者,病情發展較緩慢,臨床表現各異,有報道成人雜合子型α1-AT缺乏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衰竭的危險性明顯增加,Sreger報告的120名PiZZ型新生兒中有14名長期有梗阻性黃疸,新生兒期肝炎和幼年期肝硬化,成年期肺氣腫,成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肝硬化可無癥狀,可出現肝硬化的臨床表現,也可伴發肝癌,多見于50歲以上的純合子型患者。
對于任何非感染性慢性肝炎患者,原因未明的肝脾腫大,肝硬化和門靜脈高壓患者都應考慮有α1-AT缺乏性肝病的可能性,也應警惕少數肝癌是因α1-AT缺乏引起。
二、診斷
血清蛋白電泳可見α1球蛋白缺乏常提示該病,直接測定α1抗胰蛋白酶可確診,但應重視遺傳表型分析,因為α1-AT的產生受這些因素影響,所以診斷應根據表型分析,而不單根據α1-AT水平檢測。
肝細胞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