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髕骨骨折的處理,重點在于爭取髕骨關節面的解剖復位及修復伸膝裝置。術中絕不能滿足于髕骨前面的平整而忽略關節面的正確對合。固定完畢后,應當用手指從關節囊裂口處,伸進關節檢查關節面。有條件時,術中應攝片,觀察骨折塊有無向后張開及關節面的對合情況,以便及時調整。
2.選擇切口時,應注意使皮膚切口與筋膜切口不在同一平面,以免互相粘連,而影響屈膝功能。
3.如遠骨折塊較小,應將小骨折塊切除,修整近側骨折面與肌腱斷端后,將二者直接縫合,這對關節功能并無影響,反而愈合快、效果好。縫合以闊筋膜線或鋼絲為佳,粗腸線、絲線亦可。縫合方法:先將肌腱斷端作褥式縫合,再在髕骨大骨折塊的頂端兩側斜向后方各鉆一隧道,從骨折面的靠近軟骨面處鉆出。這樣,縫合后髕骨斷端不會向后旋轉,肌腱內側與軟骨面會合處在同一平面,可以避免日后磨損股骨的關節面。然后,將縫線穿過髕骨的隧道、拉緊、對合斷面,再結扎或擰緊。為了避免縫合時撕裂肌腱斷端,也可保留一小橫條骨質在腱的頂端,以免撕裂[圖2 ⑴~⑷]。
4.縫合股四頭肌擴張部、髕韌帶,或髕前筋膜時,勿作重疊縫合,以免使股四頭肌短縮,而影響屈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