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黏膜損傷是最常見的食管創傷之一,多因損傷不嚴重而引起。出現這種疼痛的癥狀主要是在下餐后出現胸骨后疼痛燒灼感,吃一些刺激性食物、熱食物和硬食物時會加重這種疼痛,無感染的上述癥狀在3~5天后會消失,少數患者并發感染后,形成粘膜下膿腫,高熱,由于過度疼痛而無法進食。
很多輕微的粘膜損傷不需要特殊治療而痊愈,有明顯癥狀但可以吃流質或軟食,藥物可以服用消炎止痛、抗酸收斂等藥物,如氫氧化鋁凝膠、復方氫氧化鋁(胃舒平)、顛茄溴丙胺太林普魯本辛等。如果出現發熱,白細胞計數升高時要給予適當的抗生素。對于不能進食者,可暫喂鼻飼高營養飲料或靜脈輸液,以使損傷的食管粘膜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復。
食道粘膜管型剝脫癥的治療,出血較多的患者可給予輸血、止血藥物和全身抗生素。口服石蠟、石蠟油等潤滑劑和堿式碳酸鉍等具有收斂和保護作用的粘膜藥物,患者應暫時禁食,靜脈輸液及補充維生素等,病情一般預后較好。剝脫后的食管粘膜表面上皮剝脫,可迅速再生,不留瘢痕。但是如果發生感染侵犯肌層則會導致瘢痕變窄。
食管粘膜受損和平日飲食有很大關系,比如喜歡吃熱的食物,食物剛煮熟就會強行咽下,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粘膜損傷,針對這種情況,平時飲食習慣不能吃過熱的食物,不要著急慢慢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