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睡眠時間與死亡危險率的關系
這10多年來國外有過多項大樣本調查,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成年人每天睡7小時死亡率最低。
“國外這些經過大樣本、長時間的調查研究而得出的結論,意義比較大,但還只是在統計學上說明的一種現象,不能直接當成科學依據。
專家說,就調查的樣本來講,可能相當一部分人本身就有疾病或睡眠障礙,這會影響到最終的統計結果,其中的醫學意義尚待研究。
睡眠質量比睡眠時間更為重要
這張“睡眠時間”與“死亡危險率”關系圖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絕對,要因人而異。“有的人只需睡6個小時就能精力充沛,有些人則需要睡7~8個小時才能保持旺盛精力。”相對而言,前者的身體機能強于后者,同樣的情況下,死亡率會更低,活得更長壽。
一般而言,醫生建議正常的成年人,每天睡6~8小時為宜。
“60歲以上的人每天需要5~6小時的睡眠時間;青少年或是嬰幼兒每天需要睡10小時以上;而成年人每天睡眠時間不短于6小時。”
醫學上認為,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低于6小時過短,超過10小時過長,都會對身體機能造成一定影響。
睡眠時間
推薦一個睡覺姿勢,你可以試試看:
記住,23點入睡是睡眠時間的最后底線
能取得較好睡眠質量的入睡時間是晚上9點~11點。在這期間,人體精力下降,反應遲緩,思維減慢,利于人們轉入慢波睡眠。
最佳睡眠時間為晚上11點至次日6點
而晚上11點至次日3點為睡眠黃金時間。此時肝臟的代謝最為旺盛。若長期錯過這段睡眠黃金時間,將會發生睡眠障礙,導致身體機能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