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多見于女性,水腫發(fā)生于夏季或高溫環(huán)境下,可反復多年。水腫通常在手、足部,呈輕度凹陷,同時伴乏力、厭食等傾向,離開高溫環(huán)境或度過夏季后,水腫自行消退。
鑒別:
1.特發(fā)性水腫:幾乎只發(fā)生于女性,常與月經周期有關,被認為是內分泌失調的一種反應。這種水腫多見于中年婦女,有明顯的體位適應性,常發(fā)生在下肢,往往于直立、行走或勞累時出現、平臥或睡眠后即逐漸消退。
2.月經性水腫:多見于中年婦性,與月經周期有明顯關系,在月經開始7-14天出現,先為眼瞼部,以后日益加重,可波及全身。基礎體重在10天左右時間內可增加1-3公斤上。當月經來潮后,出現排尿增多,同時水腫及其它伴隨癥均明顯減退,甚至消退。
3.妊娠性水腫:妊娠中晚期,一些孕婦常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腫,早晨輕,晚上重。這主要是由于增大了的子宮壓迫盆腔靜脈引起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所致。抬高下肢,平臥休息,水腫常能自行消退。
4.老年性水腫:人到老年,心、肝、腎功能減退,血管壁滲透性增高,常會造成下肢水腫。
5.肥胖性水腫:多見于身體肥胖的女子,水腫部位在下肢。肥胖者由于血管特征,比一般人易出現水腫。臨床表現為輕度的凹性水腫,時有時愈,持續(xù)多年,而各方面檢查均未發(fā)現其它異常征象。
6.施行性水腫:長途乘車或長期行走,膝關節(jié)以下部分肢體長時間垂直,引起水腫。這是因重因關系使靜脈回流受阻,以至肢端毛細管濾過壓增高所致。
7.藥物性水腫:水腫在用藥后發(fā)生,停藥后不久消失。如應用睪丸酮、雌激素、胰島素、可的松、強的松、消炎痛等,均可引起水鈉潴留而導致水腫,它與每個人的機體反應特性有關。
8.晨起眼瞼水腫:人在睡眠中,眼瞼活動減少,血液流動緩慢,液體離開血管進入眼瞼內的疏松組織而引起水腫。
9.失眠性水腫:有些嚴重失眠者,由于夜間久久不能入睡,次日早晨起床后常可見于顏面、眼瞼、雙手等處出現水腫。一般稍加活動,水腫便可自行消失。
10.攝鹽過多水腫:平日食鹽過多,餐后大量飲水的人,容易導致體內水鈉大量潴留,引起水腫。
11.原因不明性水腫:通常稱作“功能性水腫”,在臨床上占有一定數量,男女均可發(fā)生,以女性為多見。水腫往往局限于兩下肢及眼瞼,或再擴展成全身性的,但水腫程度為輕度或中度,可間歇或持續(xù)數年,而始終不出現器質性病變。
注意降溫并且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