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嶺區腦梗死檢查
一、檢查
血流變學檢查:可以有高血脂,血細胞比容增高,血糖增高等異常。
1.腦CT掃描
腦CT掃描是腦分水嶺梗死的主要依據之一,是表現為位于大腦主要動脈的邊緣交界區,呈楔形,寬邊向外,尖角向內的低密度灶,其CT征象與一般腦梗死相同。
(1)前分水嶺腦梗死:梗死發生于大腦前動脈與大腦中動脈皮質支的邊緣帶,相當于額中回,呈楔狀,尖端朝向側腦室,底朝向皮質面、前后中央回上部,呈帶狀前后走行。臨床表現為偏癱(以下肢為著),偏側痛覺減退,經皮質運動性失語及智能障礙等。
(2)后分水嶺腦梗死:梗死發生于大腦后動脈與大腦中動脈皮質支的邊緣帶,常位于顳頂枕交界區,呈楔狀,尖朝向腦室。臨床表現為偏盲或象限盲,皮質型感覺障礙,輕偏癱,經皮質感覺性失語等。
(3)皮質下分水嶺腦梗死:梗死發生于大腦中動脈皮質支與深穿支的邊緣帶,主要位于基底核及側腦室旁,可連成一條線狀或間斷的梗死灶。臨床表現為偏癱,非皮質型感覺障礙,優勢半球病變可有語言障礙等。
(4)基底核分水嶺腦梗死:腦MRI檢查優于腦CT掃描。
2.腦MRI檢查
顯示病灶較腦CT掃描清晰,可部分代替腦血管造影。尤其對于后顱窩病變,明顯優于腦CT掃描,并且MRI可以在軸面、冠面與矢狀面顯示病灶,易于更準確地判斷其位置與形狀,如再通過腦分水嶺梗死Willis環的三維MR血流成像,在觀察腦梗死同時,對那些不典型的不是位于重要分水嶺區內的腦分水嶺梗死的診斷更有意義。
3.對于腦的大動脈狹窄、腦動脈粥樣硬化、腦血管畸形等,應進行血管方面的檢查。
如多普勒超聲(TCD)和(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4.心臟疾病和血壓的檢查
所有患者都應注意血壓的檢查,必要時行24h動態血壓觀測。心臟檢查主要包括心電圖檢查,心臟超聲檢查等。部分患者有心電圖的異常表現,如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左室肥厚、房室傳導阻滯、心肌梗死、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纖顫等。
5.眼底檢查
主要是眼底視網膜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即動脈管腔變細,動脈壁的反光增強。反光帶增寬,可表現為銅絲樣改變,嚴重時動脈僵硬,呈銀絲樣改變。動靜脈交叉壓跡,動脈壓迫靜脈向網膜深層移位,靜脈可被壓如筆尖,重者呈現靜脈被壓迫中斷或錯位等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