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理論是中醫基本理論的核心。人體在正常狀態下,處于陰陽相對平衡的狀態。若由于七情六淫及跌仆損傷等因素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則會出現病理變化,如“陰勝則陽,陽勝則陰”等病理變化,而出現“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等臨床表現。刮痧保健的關鍵在于根據不同的癥狀來調節陰陽的偏盛和衰,使機體轉歸為“陰平陽秘”,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刮痧調和陰陽的作用,基本上是通過穴位配伍和刮痧手法來實現的。如:病在經絡、在皮肉者屬表,刮痧宜輕刮;病在臟腑、在骨者屬,宜重刮。刮痧對陰陽平衡的調節呈兩面性,如血壓不穩定者,經刮擦軀干、四肢穴位后,血壓偏低也可升高;偏高的血壓亦可降低。
(二)活血化瘀
人體的肌肉、韌帶、骨骼一旦受損,就會在局部產生淤血,使經絡氣血不暢,若瘀血不消,就會有疼痛不止。此時在局部或相應的穴位刮擦,能使淤血消除,新血得生,經絡暢通,氣血運行,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刮痧就是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清熱消腫
依據中醫治法中“熱則疾之”的原理,通過放痧手法的刺激,使熱邪疾出,以達到清熱之目的,使體內陽熱之邪透入體表,最終排出體外,以清熱之熱。
(四)化痰解痙,軟堅散結
因痰濕所致的體表包塊、風證,經刮痧、放痧治療,使痰熱膿毒外泄,有明顯的止痙散結作用。
(五)扶正祛邪
刮痧時變相應穴位的皮膚,使其出現青、紫充血的瘀痕,使經絡經絡及相應的經絡皮膚及相應的組織、臟器內的風寒、痰、濕、瘀血、瘀血等經絡氣血通暢。
只是在刮痧的功效和作用上才能更好的運用這種方式來治療疾病。雖然刮痧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并非所有疾病都能用刮痧來治療,我們要重視這一點,不能選擇不正確的治療方法。